教务处

成都大学关于印发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的通知

浏览:      发布时间:2022-03-01



成大发〔201534




成都大学关于印发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的通知


各部门、各学院: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已经学校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成都大学

2015625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是我校保障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本纲要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第一章  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

一、目标定位

建立满足学生对教育服务需求、政府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质量方针,确定我校的教学质量目标及内涵,并将保障教学质量目标分解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的内部组织机构中;明确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保障教学质量的职责与权限,通过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目标。

二、指导思想

(一)确保学校定位实现

以人为本,特色发展,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与成都经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结构、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跨越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与成都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匹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

办学目标定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学科定位:以工学、人文学科、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确保人才培养定位实现

1.具备“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精神品质;

2.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3.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具有突出的、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5.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和研究工作的初步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确保“十年跨越三步走”战略的实现

2015-2018年,以人才强校为核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标志,完成校园环境综合治理,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初步建成与成都发展相融合的现代化大学。

2019-2022年,以高端人才引领为核心,以提升科研水平为重点,以学科发展融入城市为标志,整体推进、跨越发展,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

2023-2025年,以学校和成都的各项成果和力量为储备,以办学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质的飞跃为标志,励精图治、蓬勃发展,全面建成与成都市相匹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


第二章 构建理念与组织保障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明确指出“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评估的目的。《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再次强调“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是审核评估的范围和重点之一。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迅速成长。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赋予学校的义务,也是历史赋予学校的责任。

(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2014年初,学校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宏伟目标,要求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精细化的学校内部管理。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从观念到制度再到行动上树立起科学合理的质量观,发挥城市型综合大学在教学质量管理和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与特色。

(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需要

按照“十年跨越三步走”的规划和我校第三次创业的“内涵式发展”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现有质量监控体系出现了瓶颈问题,需要构建以“大质量观”为指导的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识别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明确学校员工在质量保障中的职责,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

(一)以管理创新保障教学质量

树立全面、全员和全程的“三全”质量管理观念,创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系统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贯穿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每一位教职员工、学生都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从而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以管理创新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落到实处。

(二)制度化和程序化的管理理念

落实依法治校,树立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理念,构建明确、科学的现代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认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并通过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PDCA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模式

PPlan)”代表教学质量保障事前计划;“DDo)”表示教学质量保障计划的实施;“CCheck)”代表对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检查;“AAct)”表示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总结,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升华。按照PDCA循环实施闭环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分级逐步实现。

(四)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式

教学质量的好坏,来源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保障,而不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监测。为达到学校教学质量要求,将影响教学质量所涉及的若干过程形成一个教学质量管理总流程(见第四章“教学质量管理总流程图”)。该流程反映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和过程,通过对每一个环节和过程的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四方位目标导向

为确保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得以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让教学管理更加流畅

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系统整合,形成从办学目标到毕业生追踪调查与反馈的所有环节的闭环管理系统,从学校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系统识别各环节影响质量的因素,疏通原来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闭塞环节,让管理与协调更加顺畅,让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安排有序、有章可循、流畅高效。

(二)让全员参与更加自觉

遵循“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所有的部门都主动关心教学,让全校师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质量中的位置与作用。学校全员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各种资源、各种因素综合提高的结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全员参与投入的结果。

(三)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定各部门和岗位在质量管理中的目标与责任,准确识别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并进行有效监控,在执行上通过PDCA循环,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让学生、社会更加满意

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明确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社会更加满意。

四、组织机构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由学校教学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设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体系建设专家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下设校级教学督导专家组,作为其咨询机构,就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


第三章 运行机制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模式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始于国家、社会和学生需求,终于国家、社会和学生满意的质量管理模式。学校在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分析结论也反作用于国家、社会和学术的要求程度。另外,基于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自身也面临着发展与竞争的压力,这些都影响学校关注相关方的满意度。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影响教学质量的活动共由五个过程构成,分别是:教学质量目标与管理职责;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监测过程和教学质量分析与改进。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目的主要是保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实现。

二、教学质量标准


(一)成都大学教学质量标准表

管理维度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1]

办学定位和

办学思路

[1.1]

办学定位与规划

[1.1.1]

定位准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相一致,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符合;规划科学合理: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准确体现学校定位。

教育观念

[1.1.2]

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符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思路清晰,质量意识强。

教学中心地位

[1.1.3]

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政策明确,措施扎实、有效,全校服务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清晰。

质量目标

[1.2]

指导思想

[1.2.1]

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总体目标

[1.2.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实施并持续改进;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培养工作思路清晰,人才培养全过程运行有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对学校教学服务及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高;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

专业设置

[1.3]


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区域战略产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定位;专业布局与结构合理,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机构、职责、权限和沟通

[1.4]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明、权限清晰、沟通流畅。

[2]

人力资源

保障

[2.1]

教师队伍建设

[2.1.1]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数量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满足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发展趋势好;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成效;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良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当;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健全;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完善。

教学管理队伍

建设

[2.1.2]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当,满足服务教学的需要;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教学管理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显著,对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制度化。

教学经费保障

[2.2]


教学经费投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教学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符合教育部标准;教学经费分配方式合理,使用效益持续增长。

设施建设

保障

[2.3]

校舍设施保障

[2.3.1]

全校教师和学生宿舍条件能满足师生需要;校舍建设面积和质量达到教育部要求。

体育设施保障

[2.3.2]

包括运动场馆在内的体育设施达到教育部要求;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

项目设施保障

[2.3.3]

对校内自建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有效控制。









[2.4]

教学设施保障

[2.4.1]

教学设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满足教学需要。

专业建设保障

[2.4.2]

专业建设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培育专业特色,形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专业;学科建设对新专业建设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

课程建设保障

[2.4.3]

课程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执行效果显著;课程结构合理,有双语教学课程、网络教学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支持措施,成效明显;有一定数量的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开放课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体系;课程评价工作体系完整、合理。

教材建设保障

[2.4.4]

教材建设规划科学、措施有力;教材建设与选用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科学且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教材供应满足教学需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自编特色教材和校企合作教材;有一定数量获省部级奖励的教材。

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保障

[2.4.5]

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管理规范,满足人才培养要求;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有成效,有一定数量的支持培养模式改革的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和创新训练中心,实训场所达到教育部要求,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实验室

建设保障

[2.4.6]

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有措施、管理规范,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仪器设备运行与维护正常,利用率高;管理机制先进,并形成一定数量的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一定数量的校企共建实验室且运行有效,实验室建设达到教育部要求,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信息资源

保障

[2.5]

文献信息资源

建设保障

[2.5.1]

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需求;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教育部标准;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效果好、利用率高;管理手段先进。

网络教学资源

建设保障

[2.5.2]

校园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能保障教学、科研需要;教学资源库建设有一定规模、利用率高;教学应用软件系统配置到位、运行效果好。

教学学术

资源保障

[2.6]

教学研究保障

[2.6.1]

教学研究成果显著,能较好地应用于教学,成效明显,对教学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教学研究氛围好,有一定数量的省级教学成果;推进教学改革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果显著。

学术资源保障

[2.6.2]

科研工作、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发展对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性课程。

社会资源保障

[2.7]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有效引起合理资源,共建教学资源;接受合理途径的社会捐赠。

[3]

培养方案

[3.1]


培养方案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方案制定规范,并适时修订;管理规范,执行严格。

招生工作

[3.2]


招生计划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招生宣传,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教学运行保障

[3.3]


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科学、合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教学运行正常;课表编制科学、合理;学籍管理规范、准确;考试管理制度严密、安排有序、处理公正;成绩管理及时、准确、规范;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审查公正、准确。

理论教学保障

[3.4]


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师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学习方式多样;理论教学管理规范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听、评课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体制健全。

实践教学

保障

[3.5]

实践教学

[3.5.1]

实践教学管理规范、秩序良好;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学生评价好;实验室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开放度高;实验开出率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社会实践有组织、有计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范,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高。

第二课堂

[3.5.2]

建设课外科技、文化与艺术等“第二课堂”平台,育人体系建设有具体落实措施,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率高;指导教师和经费落实到位,活动效果好,影响大,有一定数量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学生参与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建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组织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加强文化熏陶。

教学改革

保障

[3.6]

教学思路改革

[3.6.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遵循教育部相关政策规定,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式改革

[3.6.2]

符合人才培养机制;信息化教学及管理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科研转化和教学方式变革。

学生发展

保障

[3.7]

学风建设

[3.7.1]

学风建设思路清晰,规章制度健全,落实措施具体,管理队伍得力,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上课出勤率高,作业完成率高,考纪考风良好,考试合格率高,学位授予率高。

体育锻炼

[3.7.2]

学生体育锻炼有目标、有实施方案;体育活动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锻炼需求;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体质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及以上。

指导与服务

[3.7.3]

学生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贫困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指导服务体系健全,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学生满意度高;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工作制度;学生对指导与服务评价反馈度高。

教学档案保障

[3.8]


归档及时,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方法先进,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

[4]

自我监测

[4.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项目执行者的自我评测信息反馈,包括院校两级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信息真实,反馈有效;展现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职业发展情况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监审与评估

[4.2]

日常监督

[4.2.1]

体系运行日常监督系统健全,运用良好;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所执行的项目监督适时,反馈及时,改进有效。

教学评估

[4.2.2]

教学评估工作(包括定期审核、专项评估等)系统化、制度化;有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明确的评估程序,体系运行良好。

管理评审

[4.2.3]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评审制度化,有科学、明确的评审程序、职责和工作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有效和改进提供程序准则。

第三方机构

审核

[4.3]


主要涉及第三方认证审核,对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5]

分析

[5.1]

人才培养质量

分析

[5.1.1]

数据收集及时,信息处理科学,分析清晰,评价客观,反馈及时,建议有效,建设质量信息统计、分析与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

体系运行分析

[5.1.2]

第三方机构评估

[5.1.3]

对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告。

改进

[5.2]

纠正和预防

[5.2.1]

纠正和预防措施切实有效、落实到位,持续改进的效果显著,质量信息公开。

持续改进

[5.2.2]

(二)教学质量保障和指标执行监控表

执行指标

执行人

执行内容

质量监控点

[1]

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1.1]

办学定位与规划

[1.1.1]

校长

明确学校定位;研究和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教育思想观念和办学思路;明确教学中心地位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校发展规划

教育观念[1.1.2]

教学中心地位[1.1.3]

质量目标[1.2]

指导思想[1.2.1]

校长

明确制定教学质量目标的指导思想。

学校质量目文件;学校质量目标实施情况

总体目标[1.2.2]

校长

组织研究和制定教学质量总体目标。

发规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

研究和制定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并保障目标的实现。

专业设置

[1.3]

教务处、

研究生处

开展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研工作,提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意见;组织开展新增专业的论证、申报工作。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调整和新增的学科和专业

二级学院

进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制定本单位专业设置规划,开展新增专业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做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机构、职责、

权限和沟通

[1.4]

校长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所要求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开展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工作。

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责

学校办公室

协助完成上述工作。











[2]

人力资源

保障

[2.1]

教师队伍

建设

[2.1.1]

人事处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师资引进、培养、资格认定及考核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负责教师职称晋升及定岗工作;负责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负责教师业务的培训工作;负责主讲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定教师工作管理规范,制定教师考核制度。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主讲教师队伍;实验教师队伍

教学单位

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做好师资工作管理与年终教师考核工作。

教学管理

队伍建设[2.1.2]

人事处

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保障工作;制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负责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调整工作;负责教学管理人员的常规管理、岗位培训、绩效考核工作;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工作。

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教学单位

落实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规划;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学经费

保障

[2.2]

财务处

制定并落实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做好年度教学经费预算工作;公布每年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生均教学经费增长情况;审核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每年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生均教学经费增长情况

相关职能部门、

教学单位

做好年度教学经费预算工作;做好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提交教学经费使用情况表。

设施建设

保障

[2.3]

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保障[2.3.1]

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处

后勤服务公司负责全校食堂、公有住房、学生宿舍等生活保障设施设备计划拟订、计划执行、管理及维修维护等工作;国资处负责会同后勤服务公司进行上述设备清查、登记、统计及使用绩效考核、评估。

宿舍设施;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

保障[2.3.2]

体育学院

合理规划和使用校内运动场,制定体育设施的建设计划,分析体育设施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调整。

项目设施

保障[2.3.3]

基建处

负责校内自建项目的立项报批、建设计划编制、各种手续办理、施工过程监督与管理等,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有效控制。




























[2.4]

教学设施保障

[2.4.1]

教务处、科研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信息网络中心、后勤处

教学设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满足教学需要。

教室设施

专业建设保障

[2.4.2]

教务处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并实施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和质量标准;指导、督促二级学院开展专业建设。

品牌、特色专业

二级学院

落实规划对照执行标准开展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保障

[2.4.3]

教务处

制定课程建设管理规划与实施指导意见;制定各类课程建设评价标准;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指导、管理和检查评价教学单位的各类课程建设;组织、指导编写(修订)各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建设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单位

执行课程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并实施有效管理,具体负责组织编写(修订)各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建设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保障

[2.4.4]

教务处

制定教材管理办法;组织制定教材预定计划;组织教材编写等工作;统计教材选用情况;统计教材建设成果并进行推广。

教材选用、评价等管理制度;教材建设项目

教学单位

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工作,做好教材选用、编写等工作。


[2.4.5]

教务处

组织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措施、管理办法与建设标准;组织、指导和协调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教学单位

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及相应措施;开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协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共建关系,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负责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相关教学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组织校内金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组织校内琴房、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

指导和督促各二级学院做好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督促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和就业相关工作。

实验室建设

保障

[2.4.6]

教务处

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负责并定期检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交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年度总结报告。

实验室建设规划与落实;实验设备运行与利用;实验室开放情况

教学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落实实验室建设规划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后勤处

实验室设施等应由各学院负责,后勤保障水、电供应及基础设施维修。

国有资产管理处、各教学单位

各教学单位负责按照归口管理部门拟定相关管理办法负责实验室设施设备计划拟订、计划执行、设施设备日常管理及维护等工作;国资处会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各教学单位实验设施设备使用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

信息资源

保障

[2.5]

文献信息资源

建设保障[2.5.1]

图书馆

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并负责建设、管理。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网络教学资

源建设保障[2.5.2]

信息网络中心

制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负责建设、管理与维护。

教学单位

具体实施宣传、使用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等工作。

教学学术

资源保障

[2.6]

教学研究保障[2.6.1]

教务处

制定教学改革与研究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申报、评审和成果管理工作,组织培养模式改革的论证。

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管理和成果应用

教学单位

具体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并形成经验加以利用。

学术资源保障

[2.6.2]

科研处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建立学术资源管理和利用制度;制定学术资源管理和利用规划,并保障科研成果和科研平台为教学有效利用。

学术资源以及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教学单位

应用学术资源于教学改革。

社会资源保障[2.7]

教学单位

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合作办学、合作育人。

社会资源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

培养方案保障

[3.1]

教务处

提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组织、指导、审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办法,审核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教学单位

具体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执行。

招生工作

[3.2]

教务处(招办)

制定学校招生计划;做好招生宣传与咨询工作;做好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制定生源质量分析指标,汇总分析结果,制作分析报告。

生源质量分析报告

学生工作部(处)

参与制定招生计划、制定各专业就业分析报告,给招生计划提供参考。

教学单位

申报本单位招生计划;做好招生宣传与咨询工作。

教学运行保障

[3.3]

教务处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组织、运行、管理,指导和协调教学单位教学常规管理;负责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负责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质量管理。

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

教学单位

执行教学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本单位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理论教学保障

[3.4]

教务处

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就课堂教学开展管理和检查工作;组织课堂教学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工作负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提交分析报告;负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评价,提交分析报告。

教学进度表;教师课堂教学运行分析报告;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分析报告;教学事故处理情况

教学单位

具体实施学校有关规定和要求,负责本单位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对本单位教师教学状况、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交分析报告。

实践教学保障

[3.5]

实践教学

[3.5.1]

教务处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管理办法;负责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实施、管理、指导和检查工作;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文档材料;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单位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执行方案,落实学校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具体实施实践教学与管理和日常检查工作。

第二课堂

[3.5.2]

校团委

推行“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站+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等“1X”新型组织形式;建立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文化教育三个平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开展好各级各类校园活动。

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制度建设;活动计划和总结;重要活动的成果材料

教务处

制定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办法和各类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教学改革保障[3.6]

教学思路改革[3.6.1]

教务处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符合教育部和上级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各种教学性指导文件

教学方式改革[3.6.2]

教学单位

课程改革。

[3]




















[3.7]

学风建设

[3.7.1]

学生工作部(处)

制定学风建设规划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计划;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各种学风建设专题活动,定期开展学风建设情况检查,推广优良学风建设工作经验;及时处理学生违纪事件落实学风建设规划。

学风建设文件和落实情况;学生违纪与处理;学风建设专题活动;学生成才质量指标

二级学院

落实学风建设规划和计划,根据要求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尽量杜绝考试作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成才;落实制定学校教学环节学生管理规定。

体育锻炼

[3.7.2]

团委

建立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文化教育三个平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性体育活动情况

教学单位

根据学校规定和要求协助实施。





[3.7.3]

学生工作部(处)

制定学生管理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学生的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及时上报、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提交分析报告;制定社会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指标,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汇总各二级学院调查结果,提交分析报告。


指导服务工作计划;指导情况;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分析报告;社会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教学单位

根据学校计划和要求开展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建设就业基地,开拓就业市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提交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分析报告和社会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教学档案管理

[3.8]

教务处

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管理程序;负责指导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和教学档案归档工作。

教学档案资料

教学单位

负责具体归档工作。

[4]

自我监测

[4.1]

教学单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项目执行者的自我评测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报告

[4.2]

日常监督

[4.2.1]

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

健全机构内部日常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本单位执行教学质量保障项目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在子系统内部解决;对各种监督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改进。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报告

教学质量管理

办公室

对各种监督反馈信息和各执行机构在子系统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提出相应建议,及时反馈,督促改进。

教学评估

[4.2.2]

教学质量管理

办公室

制定各项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开展校内定期审核、专项评估等工作,及时反馈,及时分析通报。

校内各类教学评估和管理评审材料

管理评审

[4.2.3]

教学质量管理

办公室

制定管理评审程序、职责和工作要求;定期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评审,对各部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完成情况核实与评定。

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4.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情况

[5]

分析

[5.1]

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5.1.1]

教学质量管理

办公室

制定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分析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校生源质量、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对毕业生满意情况等,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提交综合分析报告。

各类分析报告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分析[5.1.2]

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对本单位教学质量保障项目执行、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交本单位年度体系运行报告;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评审结果定期进行分析,提交管理评审报告。

各类分析报告

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估

[5.1.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报告

改进

[5.2]

纠正和预防

[5.2.1]

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

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措施的落实

持续改进

[5.2.2]

教学质量管理

办公室

收集各执行单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信息,监督措施落实情况和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情况,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四章 体系管理

根据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对运行流程、再构体系文件等方面进行体系管理,督促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或岗位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运行流程

该流程以质量监控点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为目的,明确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路径。各职能部门或岗位依据教学质量保障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反馈,在子系统内部及时解决改进;教务处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至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实现PDCA循环。

成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总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二、运行机制的文件再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文件架构为纲要性文件、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三级结构。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由相关部门根据纲要性文件制定。

三、运行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符合教育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教育提供者的教育宗旨及目标服务。为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运行,学校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人员和经费保障

为确保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健康运行,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建立专业的研究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

(二)基本建设保障

学校加强基本建设保障,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明确执行人及其具体权利和责任,以及执行内容与方式。

(三)信息资源保障

学校加强信息资源保障,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明确执行人及其具体权利和责任,以及执行内容与方式。

(四)协调配合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相关部门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保障本体系的顺利运行。

第五章  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文化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质量保障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全体成员实现培养人才定位的精神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推动力,是提升学校公信力和社会美誉度的主旨和灵魂。因此,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既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理想追求。

一、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的原则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艰苦的过程,它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质量的反应,也是学校管理者领导和管理教学质量的反应。因此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应当遵循四大原则:一是领导推动与全员参与建设结合原则;二是系统规划与分步建设结合原则;三是以人为本和突出特色建设结合原则;四是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建设原则。

二、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校师生员工。归纳起来,重点涉及学校教学保障“理念、物质、视觉、听觉、行为”质量文化“五维系统”。

(一)教学质量保障理念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理念文化建设是教学指导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精神层面的建设。它包括四个精神层面的建设:1.学校培养质量的追求(校训追求);2.学院培养质量的追求;3.“教师教,学生学”的质量追求;4.各级教学质量管理者质量管理的追求。

(二)教学质量保障物质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建设具体化。教学质量载体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1.图情信息质量文化建设;2.教室、实验室基本设备、设施质量文化建设;3.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参考文献质量文化建设;4.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质量文化建设。

(三)教学质量保障视觉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视觉文化建设是教学质量物质文化载体视觉形态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物质质量文化建设的形象、色彩或者装饰、布局合情合理以及合法与美化等内容,是便于激发师生学习研究兴趣和使命感的一种形象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设备、设施和物理环境美化建设;2.图书信息资源合理布局和生动影视建设;3.数字化校园网络合理安排与布局建设;4.教和学环境包括校舍建筑、绿化、标识、景观、雕塑、标语、墙报、展板质量风貌和谐、美观等建设。

(四)教学质量保障听觉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听觉文化建设是教学质量理念、物质,视觉和行为进一步转变为声音,通过听觉助推和激励教学质量提高的文化建设。教学质量听觉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质量保障宣誓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宣誓;2.教学质量校园领导管理者讲话、网络、广播、影视宣传以及对外教学质量保障报刊舆论宣传;3.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成果推广宣传;4.校歌普及。

(五)教学质量保障行为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行为文化建设是教学质量理念文化建设转变为实际行为形态的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追求的关键载体文化。教学质量行为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质量组织制度文化建设;2.教学质量作风(密切联系师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保障文化建设;3.教学质量运行机制文化建设;4.教学质量保障奖惩文化建设。

三、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学术研究方法

通过教育质量保障的专题学术研究,探讨教学质量保障与文化建设内涵、外延、特点、价值,措施等,逐步明晰“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内在逻辑关系,为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育、培训与宣传方法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培训与宣传,强化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教学质量意识”,促进形成教学质量保障自觉、自为、自控和自调主体,实现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思想舆论保障。

(三)制度保障方法

依据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四大原则”和“五维系统”,全面清理、归类和修订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有关制度,形成“五维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保障制度,实现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制度保障。

(四)组织保障方法

依据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建设“四大原则”和“五维系统”,全面清理、归类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教研室和教师在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中的责任,确保教学质量文化建设落实到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实现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成都大学学校办公室   20156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