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我校大专业平台建设推进会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召开。校长周激流、副校长赵钢出席会议。教务处处长、专业平台建设办公室主任唐毅谦,实验技术中心主任葛一楠,以及大专业平台涉及学院的院长和项目负责人等参会,会议由副校长赵钢主持。此前,5月18日,周激流校长、赵钢副校长实地检查了各专业平台实验室、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情况。
会上,唐毅谦通报了平台建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学校大专业平台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与成都市重点产业和新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原有四大平台基础上,拓展大专业平台建设,正全力打造文化创意、国际合作教育、电子信息、健康产业、教师教育、汽车产业这六大专业平台。大专业平台建设是我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现已完成大专业平台建设方案和方向的确定,近期将对旅游、艺术、美术、文新等7个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功能和内容的整合,达到共建和资源共享。对于同一个大专业平台下不同学院的学生,可以有条件的转专业,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课程作为第二专业,学校将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核。
在听取并询问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筹建情况的汇报后,周激流强调,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作,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的目标。“高等学校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少高校大专业平台工作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我校的大专业平台模式,企业从顶层设计开始全程参与我校的课程设计,将专业结构设计、专业内容设计提前,克服了传统校企合作静止、末端的不足。
六大专业平台负责人汇报了近期工作推进情况后,赵钢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校要实现“顶天立地”的办学目标任重而道远,必须加快步伐,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平台建设过程中要有激励及退出机制,对建设情况好的平台会给予扶持和倾斜,希望各平台建设学院要抓住机会,突破瓶颈,通过大专业平台建设促学院、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达到人才从“入口”到“出口”的无缝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