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上午,我校在学术交流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以“校政企协同创新”为主题的大专业平台建设推进会议。校长周激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平台办)、科技处、人事处、计财处、学生处、国资处、图书馆、实验技术中心负责人,文化创意、国际合作教育、电子信息、健康产业、教师教育、汽车产业六大专业平台负责人及相关学院院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唐毅谦主持。
周激流以“为什么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篇,指出,目前我校人才培养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质量不够高、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首要途径,大专业平台建设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推手。他提出,推进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要突出“校政企协同创新”,以整合政府资源、整合行业资源、整合校内资源为核心,依托通识教育课程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通过与行业重点企业共建平台理事会建设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3+X”交互式教学组织形式和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专项经费资助学生社团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周激流强调: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形式和评价方式为载体,切实实现为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服务。学校也将对以大专业平台建设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给予优先支持,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经费划拨、实验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倾斜。
唐毅谦对大专业平台建设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他说,作为教学型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而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对大专业平台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他指出,无论是已有的六大平台还是将要拓展的领域,学校都将以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强调校政企协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应的增补和退出机制,努力以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引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希望各学院和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推进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会上,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轮值负责人诸丹教授汇报了近期文化创意平台实验班的构建情况。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和行业论证后,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实验班将采用2.5+0.5+1的培养方式,实行“专业导师制”,打通转入转出机制,培养“创意+技术”的创意转化型人才,现已开始实验班学生的选拔工作。
围绕大专业平台校政企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工作量认定等问题,参会人员进行了研讨,进一步理清了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