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茜 郑瑞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的通知》(川府函〔2022〕85号)发布,我校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绩创历史新高,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三个领域共20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获奖数量较上届增幅100%。
开展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获奖成果代表了我省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高水平和重大进展。我校获奖的20项教学成果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留学生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大思政格局构建、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体系构建、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是我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爱岗敬业、潜心教学的经验积累;更是全体教师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成果。
学校和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遴选与申报工作。自本次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启动以来,学校精心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从202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遴选25项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先后召开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进会10余次,邀请专家讲座20余场,加强对各申报团队的指导;各教学单位提前半年成立工作专班,反复总结凝练成果,修改完善申报材料,为成绩的取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员 |
获奖等奖 |
获奖类别 |
1 |
中外融通 校城融合-城市型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化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王清远、叶安胜、杜洁、李萍、冉毅嵩、冯威、吴启红、邓丽娜、刘晓、孙雁霞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2 |
服务东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艺术类专业留学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王小军、郭道荣、王珏殷、陈扬、张娟、冉毅嵩、代钰洪、余洪、刘彤、杨明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3 |
地方应用型大学“一体三贯通”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唐毅谦、陈烈、胡强、彭长宇、陈琳、代显华、施亚、赵琦、张弘、刘巧玲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4 |
地方高校“一核三融”校城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叶安胜、刘茜、陈小平、冉建、赵倩、周相兵、杜洁、李瑞瑾、赵琦、李寒梅 |
一等奖 |
高等教育 |
5 |
基于“四个融合”培养“德、理、技、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郭晓强、付强、刘娅、许丽佳、张崟、宋芹、李俊龙、褚以文、姚倩、胡建平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6 |
《出纳实务》一流课程“1234+X”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马胜、王积慧、张千友、杨姗姗、向全珍、许欣欣、刘雨薇、刘永冠、曹明才、刘婷婷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7 |
基于大健康理念的城市型大学“三融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冉建、王小军、张象、孙雁霞、许杰、曾勤、黄巧婷、杨力源、韩晨、詹本乐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8 |
引领、贯通、浸润、协同:应用型城市大学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创建与实践 |
彭晓琳、杨明娜、许庆荣、屈陆、安鸿、李维、王磊、刘超、李勇、张长剑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9 |
食品与生物类应用型人才“五三一”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达玉、张崟、邹亮、刘文龙、王新惠、郭晓强、王卫、李云成、李红梅、余华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10 |
三重融合 四方协同 五维突破:应用型城市大学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实践探索 |
刘先强、杨玉华、肖红、李敏、蒲永明、范勇、万正维、彭韵潼、佘勇、常怡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11 |
职业需求导向下“一中心五协同”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陈琳、施亚、李艳、黄进、杨春霞、严彦、邱露、施开波、何盈、袁红萍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12 |
土木类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吴启红、谢飞鸿、李文渊、董建辉、杨有莲、蔡萌琦、黄进、Abdelfatah Ibrahim Abdelfatah Abomohra、陈雪梅、吴懿 |
二等奖 |
高等教育 |
13 |
天人共育·知行合一:厚植“三会”素养的小学劳动教育体系33年实践探索 |
邓达、欧建、梁文静、章晓斌、李伯松、黄旭 |
二等奖 |
基础教育 |
14 |
联结·融合·创生——提升“家门口学校”生机活力的区域实践 |
戴晖、陈静萍、庄爱玲、范小梅、张艳、黄媛媛 |
二等奖 |
基础教育 |
15 |
生活阅读:城镇薄弱学校的育人实践 |
吴璀、代显华、马红春、刘平、黄宇琴、周兆伦 |
二等奖 |
基础教育 |
16 |
基于自主发展共同体的幼儿园教师“观察-反思”实施路径 |
何煦、夏巍、李敏、孙城、唐蜜、张利洪 |
二等奖 |
基础教育 |
17 |
衔接·统整·聚力:乡村小学教师立体式贯通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徐井万、邓达、张雪艳、王其红、杨然、欧建、赵丽君、孔霞、徐雪、赵红、吕利、伍成艳、卢艳、李竹筠 |
一等奖 |
职业教育 |
18 |
基于数据化的高职院校“五维五级”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元珑、王璐、孙付春、李晓晓、罗树明、胡小波、杨涛、李静、谢骎、郎易明 |
二等奖 |
职业教育 |
19 |
依托国家创新团队平台推进民族地区幼教师资职前职后贯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侯中太、唐毅谦、张桃、余成红、马娅群、郭玉霞、奉双全、樊朝霞、彭海霞、蒋丹、陈丽琼、彭丽、胡瑛、肖继芬 |
二等奖 |
职业教育 |
20 |
高职旅游“四核五段式”校企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
黎玲、黄萍、梁中正、刘勇、诸丹、练红宇、邹芸、眭海霞、廖华、刘少林、杨韵、陈颖、张敏、胡珑川、宫庆伟、葛婷 |
二等奖 |
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