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之星—《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

浏览:      发布时间:2020-04-20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教学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绍祥高级工程师和王亚楠博士组成自动化专业《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组,按照课程资源共建、教学方法共享、教学问题共议的方式,努力让学生在特殊学习阶段以较轻松的方式掌握主要知识体系,同时借此契机帮助同学们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助力其更全面的成长。教学组根据教学方式从线下到线上的变化,结合电学科学性与实践性并存特点,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构建了《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课程从课前预习、课堂直播和课后练习入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探索。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创新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指标、适用领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和讲解信息采集与检测工程应用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

课程开始之初,教学组通过抽样访谈的形式采集学生实际需求,经过多次探讨,考虑学生需求、学校要求、网络稳定情况等因素,选择了“超星学习通+QQ屏幕分享直播”的综合教学形式。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构建课程知识框架体系,记录学生出勤、自主学习过程;通过QQ屏幕分享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直播,按照课表进度开展教学工作,并充分利用QQ群全时段与学生进行信息交互。目前,教学组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运行正常。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熟记重点概念,注重领悟,融会贯通,自我建构传感器相关知识点结构;快乐学习,渗透生活,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组共建超星平台资源

  1. 完善在线学习平台资源。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按章节对课程进行管理,每章节主体设置为课前预习、课时学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提供主教材PPT、教案、大纲等资源供学生线下自主学习使用。同时整理教材之外的优质学习内容,丰富课程资料库。

  2. 丰富在线练习题库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和进度情况,将练习题及时上传至题库、作业库和试卷库。作为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自主学习情况的依据。

  3.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资源。提供传感器实际应用的讨论话题,为参与讨论同学给予学习积分奖励,提高学生参与性。学生参与讨论次数及质量作为平时成绩评价依据之一。

(二)、依托QQ屏幕分享平台完成课堂直播

  1. 课堂暖场:提前一天在超星学习通或QQ群发布课程通知;课程当日提前15分钟发放超星签到通知,及时了解未能准时签到同学的具体原因;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沟通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每次上课前预留5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 教学互动:一段知识点讲完后,随机邀请2-3 位同学分享,训练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强化关键知识点的掌握,锻炼同学们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一章节课程结束后,会留出一个星期时间给同学们做章节测试,通过章节测试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具有启发性,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关注点的把握。

  3. 课堂教学:采用纯声音直播方式进行教学,直播同时及时关注同学们在QQ群发出来的疑惑、状态等,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主要内容,增加教学互动体验,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教学感悟

    (一)应用场景分析效果好,可进一步强化运用。

    通过讲解传感器工作原理、特性指标、适用领域,结合实际信息采集与检测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应变、压力、温度等物理量的检测方法,了解多种传感器的应用场景。

    (二)开拓思维,扩展训练模式。

    让同学们突破“课堂实训”、“纸上谈兵”等传统训练方式,为学生开辟“身边的传感器”这一宽广的技能训练时空,倡导生活渗透式训练模式。

    (三)强化理解性分析,注重应用训练。

    在课程教学中教学组主张对理论、知识、概念的理解,强调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特性指标、适用领域的理解性分析。注重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在适用领域内强化传感器理论分析。